6G4042

探索“集成分流”模式推动外语学科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12-10 23:38:00来源:网络阅读量:19941   

摘要:探索“整合分流”模式,促进外语学科跨越式发展海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海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49年秋,同年成立外语系。历经70余年,海南师范大学实现了硕士学位点全覆...

探索“集成分流”模式推动外语学科跨越式发展

探索“整合分流”模式,促进外语学科跨越式发展

海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海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49年秋,同年成立外语系。历经70余年,海南师范大学实现了硕士学位点全覆盖,5个博士学位点获批。2008年6月,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经批准正式成立。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高素质的课程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以“整合分流”的模式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炼“融合与分流”的概念

激发学科发展的活力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的学科带头人来了。为了突破发展瓶颈,从根本上优化教育模式,学科带头人带领全校师生吹响了“融合分流”改革的集结号,之后又大踏步前进:2017年、2020年成功获得翻译、外国语言文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国家民委菲律宾研究中心、南盟国家研究中心批准,2007年获得国家部委两项。在“整合分流”模式的驱动下,学院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学院改革之初,就提出了“整合分流”的概念。一方面,通过教师培训体系的建设,将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有组织的教学和科研;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分流,鼓励教师差异化发展。“融合分流”模式弱化了传统的骨干观念,鼓励专业教师共同进步,提出了“一人一小步,学院发展一大步”的理念。我们不应该把压力集中在几个人身上,而应该通过并肩工作来取得突破。“整合分流”模式,着眼于双方的特点,在“整合”的基础上,动员大部分教师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教研;“分流”是“融合”后的必然结果,有效实现了差异化发展的目标。

同心整合

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教研活动的目标,学院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可以分为两类:教学促进体系和学术促进体系。前者注重培养目标的分解与达成,致力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本科教学质量;后者侧重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学科教师,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晋升制打破了传统的“系-教研室”的垂直组织模式,以课程为核心,采用同心圆的方式组建教学团队。最里面的单元是课程组,由教授同一门课程的讲师组成;其次是课程群,将教学内容相近的课程的讲师组织起来,形成接力教学单元;再次是课程模块组,围绕核心教学目标形成课程组集合;外层是传统部门,统筹各门课程的协调配合。

以课程为核心,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同心圆一体化模式的发展目标。实现培养目标的层层分解和精准分配,将总体目标分解为课程模块,再将课程模块分解为各个课程组,最后落实到具体课程中。实现课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一课程、同一课程组、同一课程模块组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打磨,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形成稳定的课程标准。通过同心圆,从外层到内层对教学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保证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系主任管理各个课程模块,课程模块管理课程组,课程组管理组内课程,课程负责人管理讲师,环环相扣,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

五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构建同心圆教学促进体系凝聚了学院的力量,促进了课程建设和专业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五年来,学院创建校级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程13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程7门,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在全校兄弟院系中名列前茅。同时,学生的获得感大大增强,对教学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根据学科方向整合构建科研平台

推进学科队伍建设。

学院充分挖掘专业特色,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学科团队。人文学院的系教研室往往既是教学单位,又是学科团队。以中文系为例,涵盖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等。,其学科定位明确。相比之下,外国语学院的系、部、教研室的学科属性较弱。为引导教师树立学科意识,外国语学院设立了四个具有鲜明学科属性的科研平台: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自由贸易港语言服务与国际化战略研究所、青少年语言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民族研究所。此外,考虑到海南师范大学作为师范类院校的特殊性,外国语学院还成立了海南省农村英语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学院各地教师汇聚五大平台,积极开展各平台培训,促进了学院科研水平的跨越。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和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外国语学院的研究平台在培养人才和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益于“整合分流”的改革尝试,学院的科研实力大大增强。不仅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语委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培育了一大批重要的科研教学项目,培养了众多成果丰硕的优秀教师,积累了学科实力,实现了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在融合的基础上促进分流。

实现师生的差异化发展

学院在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分流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学院在鼓励教师投身专业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针对现有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大而不强”、处于劣势等问题,积极查找问题,主动转变观念,促进教师分流,实现差异化发展,将不利条件转化为发展潜力。

首先,学院推进人员分流,鼓励擅长教学的老师上好课,不断开展课程建设;协助擅长科研的老师出更多的成果,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拓展渠道,帮助语言能力强的教师投身社会服务,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为配合人员分流,学院大力推进机构改革,将分流落实到差异化人才培养实践中。重新设置学院的院系,将原来的英语系划分为英语教育系和商务英语系,为非师范生指明了职业发展方向。在机构层面,原外国语学院分为新外国语学院和国际语言服务学院。基础专业、学术硕士学位点和基础研究平台隶属于外国语学院,应用专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研究平台和社会服务基地隶属于国际语言服务学院。两所学院人员重叠,运行机制和培养目标不同,以双轨运行的方式为分流后的师生提供差异化的发展空间。

配套机构改革后,学院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将差异化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五年来,学院充分考虑了分流后的基础设施需求,建立了国际语言服务教研一体化实验室。有青少年语言发展障碍评估与干预实验中心、跨境电商实训实验中心、虚拟现实教学实训中心、人机翻译文本对比分析中心、语言数据分析中心等教研一体化实验室。其中,青少年语言发展障碍评估与干预实验中心主要服务于语言教育,诊断青少年语言发展障碍,分析南方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心理对语言发展的干扰,提出干预方案。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实验中心主要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虚拟现实教学实训中心通过VR技术为学生提供全沉浸式教学场景。人机翻译文本对比分析中心通过计算机翻译软件和平台,研究机器翻译文本与自然语言的偏离,用具体的语言单位进行切割分析,建立相关数据库,让学生了解偏离规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器翻译文本的深度编辑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分析中心主要通过爬虫技术收集目标国家的语言数据并建立数据库,通过语言数据分析不同文化中不同类型媒体对特定话题的观点和看法。

一体化改革的尝试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院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8- www.pyzs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hchchc0324@163.com